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及經濟轉型大背景下,融資租賃行業作為企業融資渠道的有益補充以及盤活存量資產的有效手段,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大風將起”,這是非銀金融板塊對于融資租賃行業的一致看法。
近兩年政策面的支持也接踵而至,國務院更是相繼發布《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應該說,融資租賃行業正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北京、、上海、廣東是目前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最好最快的地區,四地依靠各自區位優勢及政策支持,成為我國融資租賃業重要的產業聚集地。
對標專業化
在我國,融資租賃更多被外界認為是“百貨公司”、“類銀行”,布點廣泛,廣而不精,這就導致了近兩年融資租賃行業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出現業務同質化競爭、專業化能力弱等情況。
中銀國際發布的研報預計,國內融資租賃行業很有可能經歷一次洗牌的過程。但其中,有兩類公司將具有生命力:一類是在業務同質化競爭環境下,有明顯的資金成本優勢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體現牌照優勢;一類是具備專業服務能力的融資租賃公司,可以提供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服務,更貼近“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的公司。
在我國,城鄉醫療條件差距較大,醫療資源結構性分布不平衡,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如何切實解決廣大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始終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當前,醫療健康屬于大眾剛性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醫療保健行業的投入還將不斷加大;而隨著國家醫療改革的深化,醫療水平不平衡的現狀也迫切需要得以改善,廣大農村醫療設施建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五大風控措施定位零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總數約為3742家,比上年底的2202家增加1540家;行業注冊資金,按人民幣以實繳計算,約合12167億元,比上年底的6611億元增加5556億元;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為39800億元,比上年底增加7800億元,增幅為24.4%。業內預計,2016年上半年以前,全國融資租賃業務總量即可達到5萬億人民幣,從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租賃大國。
可以說,這一波融資租賃的大發展源于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及經濟轉型,但經濟下行,也使得整個行業的風險系數都在加大,銀行的不良率整體持續上升。行業風險也是租賃公司面臨的核心風險之一,因為租賃公司的發展與經濟周期息息相關,對強經濟周期的行業而言,其行業風險的釋放將是一個較長的周期。
融資渠道多管齊下
眾所周知,融資租賃業務往往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而目前的資金融通渠道依舊受限,來源主要是資本金、同業拆借和商業銀行貸款,也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融資租賃業務發展的需求。
而對于租賃行業,特別是融資租賃公司來說,開展租賃資產證券化、引入保險資金、通過自貿區融入境外資金、通過P2P平臺出售租賃收益權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新的融資方式。
相較而言,租賃資產證券化(ABS)有可能成為金融租賃和融資租賃公司獲得資金的第三大方式。
今年,68號文和69號文也強調要放寬資產證券化限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租賃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和資產證券化方式籌措資金。
真正把租賃資產證券化往前推進,首先要有良好的基礎資產形成。租賃資產的含義是:在取得租賃標的物的時候是實物資產,當完成融資租賃合同以后的資產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實物資產,另外一方面是應收租金即金融債權或金融資產。實物資產對金融資產具有保障作用,實物資產的余值在二手市場處置,而與其對應的租賃金融資產可以采取資產證券化或保理、信托集合資產的方式變現。
但無論如何,融資租賃與P2P的結合也成為今年的熱點之一,融資租賃作為與實體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金融工具,其最大特點是可以通過其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特點,為那些能力弱、成本高、缺資源的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因此,在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實踐上,融資租賃和互聯網有著天然的連接點。